受疫情影响电商卖家获取流量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疫情期间很多原本在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上卖货的商家,纷纷借助DTC来开拓自身渠道。与此同时,SheIn、Anker的成功更是带火了独立站概念,让这种模式在跨境电商间日益流行。

在独立站日渐升温的大背景下,嗅觉敏锐的产业资本纷纷下场布局,各路互联网巨头更是频频加码。随着各路玩家的介入,以DTC模式为代表的跨境独立站开始异军突起。

一、骤然爆火的跨境独立站

随着跨境电商市场日渐火热,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的选品和铺货模式开始走不通了,更加强调运营和流量的DTC模式开始崭露头角。

所谓DTC模式,是指通过第三方云计算服务的SaaS提供基础支持,入口、数据、权益独立的网站。它最早是通过Google等第三方流量平台发展而来,后来逐渐拓展了品类,形成了一些固定流量渠道和推广营销的社会化、商家自官网运营模式。从大的层面来看,近年来跨境独立站的崛起,与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

从平台层面来看,大平台日益严格的监管政策和日趋内卷化的平台竞争,让中小品牌加速向独立站转移。

以往中国做跨境贸易的中小商家,很多都是通过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如亚马逊、Shopee等来拓展外贸渠道,但随着各大平台监管政策的趋严,中小商家面临的风险也在急剧攀升。

今年5月份,亚马逊爆发的大规模“封店潮”不仅杀伤了很多中小商家,还对很多大型商户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成了诱发中小商家转移阵地的直接“导火索”。与此同时,日益激烈的大平台站内竞争,也让中小商家的投入产出比直线下滑,“逃离亚马逊”便成了一种新趋势。

其二,外贸竞争的白热化,驱动中小厂商从厂牌企业向品牌企业过渡,客观上为更适宜品牌发展的独立站创造了土壤。相比大平台而言,独立站自主性更高,更利于塑造企业品牌,这无疑适应了外贸竞争新格局下,小厂商向品牌企业过渡的现实需要。

其三,以TikTok、facebook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为独立站带来了大量廉价的站外流量,极大地降低了其获客成本。TikTok、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依附于社交媒体的独立站首先享受到了流量红利,从而得以快捷地发展了起来。

二、DTC电商新势力的崛起动因

实际上,仔细浏览DTC模式的整个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DTC模式崛起的背后还存在着很多客观的内外部因素。

一方面,以Shopify为代表的电商SaaS平台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跨境电商加速向“去中心化”方向发展。

与中心化的电商平台不同,Shopify以搭建“去中心化”的建站工具而闻名,它通过为商户搭建个性化定制的商业模板、板块追踪,自动化库存以及在线支付等工具包,让中小商家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自己的独立商业网站。

相比大平台,这种独立站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避免大的电商平台内部用户因为比价而增加的决策困难,更能够吸引到对品牌感兴趣的商业用户、降低获客成本。

由于与主流平台商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化,这一模式一经推出就赢得了诸多中小商家的欢迎,独立站模式也因此得以迅速流行。而Shopify通过采取灵活计费等更低成本的入驻方式吸引商家,更加速了独立站的扩张势头。

据去年公布的电商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二季度,Shopify平台上的GMV已经超过了ebay,在整个电商市场中占据6%的市场份额。随着Shopify的发展壮大,相似的SaaS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让更多希望通过跨境电商发展的中小品牌商家有了更多可选择性,这又进一步加速了独立站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流量见顶、中心化电商平台势力强大,独立站海外拓展流量红利和发展空间更大。

近年来随着国内互联网平台流量见顶,各大平台的获客成本日益高企,中小企业支付的平台费用也开始水涨船高,这让中小商家的处境日益严峻,与海外市场不同,国内的SaaS平台实力还相当弱小,很难与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的综合型电商(阿里、京东、拼多多)直接抗衡。

而在海外,去中心化电商与中心化电商平台的市场占有率都接近50%,几乎是平分秋色势均力敌。另外,无论是东南亚、中东还是非洲等新兴市场,电商的发展都还处在高速增长期,流量获取相对容易、发展空间也比较大,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独立站品牌出海的中小商家来说,海外正是其大展宏图的绝佳市场。

三、独立站VS平台站,谁领风骚?

目前外界对于独立站的发展看法迥然不同,乐观者认为独立站将成为取代“中心化”电商平台的核心力量;而悲观者则认为,独立站不过是昙花一现,并无持续性可言。而在笔者看来,独立站与平台站的发展,既不是“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也不是“昙花一现”的伪风口、真噱头,而是并行不悖的两种跨境电商力量。

从增长数据来看,独立站的迅猛发展并未改变跨境电商平台持续增长的大趋势。

根据此前曝光的最新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跨境电商独立站交易额同比2019年增长50%,同比2020年增长20%,中国跨境电商独立站卖家越来越壮大,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了。

与此同时,亚马逊等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的平台商家增加了610万户,其中有75%的商家来自中国。通过这些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在跨境电商大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独立站还是跨境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从服务对象来看,独立站与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对象有很大差异。

目前跨境电商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卖家:一种是供应链卖家,另一种流量型卖家。对于供应链卖家来说,它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优质的供应链资源,这使其能够提供比其他卖家更有性价比的货源,但缺点是很多卖家并没有自己的品牌,对于这种卖家来说通过亚马逊等大平台来扩充销量就比较有优势。

相对而言,流量型卖家的特点在于其拥有强大的用户影响力,凭借这些流量资源对接供应链,可以更好地放大品牌影响力,易于走独立站模式。

从发展趋势来看,独立站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经历了多年酝酿、持续发展的产物。从发展过程来看,早在2004年左右独立站就已经初具雏形,但由于各种原因,早期的独立站并没有得到很大发展,直到能够让建站成本大规模降低的SaaS平台诞生之后,这一局面才得到改善。

如今随着大量电商SaaS平台的出现,商家的建站技术在不断提升、建站成本在不断降低,用户体验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独立站将成为电商的一种长期发展趋势。

四、不可避免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

从当前来看,跨境电商向DTC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但跨境电商是否会因此全面转向DTC模式却值得商榷。

一方面独立站本身还存在不少短板。近年来独立站能够得到大发展,主要得益于SaaS建站技术、社交媒体流量以及品牌出海三大红利的加持,反过来看这三大红利自身也对独立站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限制。

首先,对流量平台的过度依赖,让独立站很容易被第三方流量平台绑架。

当前大多数独立站都没有免费的自然流量,其流量高度依赖于谷歌、Facebook等流量平台,一旦大平台规则有变或者提高流量费用,独立站就很容易被流量平台“卡脖子”或者“薅羊毛”。

其次,独立站需要依靠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作为后盾,其对品类的选择也有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种线上渠道,独立站的蓬勃发展外界有目共睹,但从现实来看并非所有的卖家都适合做独立站。目前来看出海做DTC比较成功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拥有良好的供应链基础和品牌形象的企业,对于那些本身品牌力不足的企业来说,通过做DTC模式成功的则比较少。

在品类选择上,独立站更适合那些客单价比较高、差异化比较大的品类(如快时尚),对于那些同质化严重的品类则不适用。另外,借助品牌单独做很大的独立站比较少,像shein这样做到百亿估值的更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各类跨境电商平台实力强大,其对消费市场和供货商的强大影响力,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尽管独立站发展迅猛,但在当前的跨境电商圈内,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依旧拥有着牢不可破的影响力。比如,在东南亚有Shopee、Lazada等一众本地电商龙头企业,在欧美市场亚马逊、wish等平台牢牢掌控着当地的大多数卖家资源和海量用户资源,凭借着这些资源,跨境电商平台在跨境贸易中将长期占据重要位置。

基于以上各方面因素来分析,独立站与跨境电商平台之间各有优缺点,且彼此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因此从长远来看两者将维持长期共存的态势,这也意味着围绕平台站与独立站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相关新闻

  • 产业互联网正驶向深蓝

    产业互联网正驶向深蓝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将产业看成是改造对象的存在,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是相对于消费互联网而言的。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理解为改造对象的转移,而忽略了产业互联网的新内涵与意义,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的消费互联网而已,说到底,依然是流量的买卖。这是产业互联网提出多年,却始终都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当数字经济的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识开始从简单意义上的改造对象的转变,转移到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角度。深入分析产业互联网发生这样一种转变…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15日
  • 聊聊不良利润:如何让产品更善良

    聊聊不良利润:如何让产品更善良

    最近的小品《互联网体检》很火,道出了互联网产品这么多年来令人诟病的各种套路:层出不穷的广告,疯狂弹窗,隐私信息泄漏,坑爹的会员服务,超前点播,等等,激起广大用户的广泛共鸣,纷纷点赞吐槽。 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之一,鼎叔亲身经历了各种产品上市的类似吐槽功能,站在品质把关者的角度,对此深恶痛绝,但从业务需要达成盈利目标的角度,也不得不默默接受现实。产品本身是免费使用,被用户吐槽的功能往往都是保障盈利的捷径,加班加点中的团队,谁不想业务多赚点钱? 当鼎叔接触到“不良利润”概念后,有一些豁然开朗,感觉可以…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16日
  • 「科技」正成为金融科技的底色

    「科技」正成为金融科技的底色

    编辑导语:曾经的金融科技是以金融科技的概念发展金融的,现如今,金融科技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平台,科技开始成为金融科技的底色。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对科技与金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讲述了自己对金融科技的理解。推荐想要了解金融科技的童鞋进行阅读。 金融科技玩家们终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旦脱离了金融本身,他们是万难对科技产生任何兴趣的。当下金融科技正在遭遇到的发展现状,正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但凡是现在还在金融科技领域「耕耘」的玩家,基本上都是那些真正将「科技」看成是金融科技本身的玩家。而那些将「金融」…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5日
  • 新消费时代,微博为何成为品牌“焦虑症”的首选?

    新消费时代,微博为何成为品牌“焦虑症”的首选?

    在大众媒体的时代,传播度较广的电视、报纸等媒体完全能满足品牌的营销需求。而在当下,流量红利消失已经是各行各业的共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让各个应用变成孤岛,再加上消费者的时间、关注度等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品牌塑造变得愈发艰难。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塑造品牌的营销方式趋向多样化,营销场地也变得更加多元起来。在这些营销场地当中,微博成为品牌塑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成移动互联网品牌建设的新基建。 用户“海岛”连成KOL“海域”,集约需求指明品牌方向 如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新兴国潮品牌们从微博…

    行业动态 2021年6月28日
  • 从《失控玩家》聊到元宇宙

    从《失控玩家》聊到元宇宙

    昨天到电影院看了最近比较火的电影《失控玩家》。观看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最近更火的一个概念——元宇宙。 我甚至产生了一个有点阴谋论的想法,《失控玩家》火爆的背后,又有多少资本的助推? 作为一个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我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失控玩家是一个合格的爆米花电影: 故事情节:好莱坞式的英雄旅程,轻松搞笑的情节,阖家欢的结局,同时融入了各种经典的游戏梗; 角色:完美的男女主角,有点弱智的反派,善良搞笑的配角,一切都很美好; 画面:可圈可点,逼真的电影场景,炫酷的虚拟现实融合,畅快的…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22日
  • 元宇宙到底是不是虚火旺盛

    元宇宙到底是不是虚火旺盛

    已不记得今年什么时候,元宇宙就突然火了起来。 一时间,所有的新概念层出不穷,资本也是拼命寻找相关标的。在36氪举办的一次游戏峰会上,投资人们针对元宇宙和游戏的话题持续到会议结束,都不愿离去。 那个火热场面,侧面证明很多人在元宇宙上看到了新的机会,也有太多想要表达的观点。 复盘来看,今年造成元宇宙火热的三个关键事件是: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3月的上市、头条90亿收购Pico、Facebook将更名为元宇宙相关名字。 随着元宇宙的快速破圈,很多人的误解和疑问也随之而来。 一会区块链,一会数字孪生…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26日
  • 那个改变 iPhone 交互的 3D Touch 究竟是什么?

    那个改变 iPhone 交互的 3D Touch 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篇写于 2015 年 9 月的文章:那个改变 iPhone 交互的 3D Touch 究竟是什么? 六年前的 iPhone 6s plus 发布会结束后,我就第一时间向爱范儿投稿了这篇文章,因为我非常好奇苹果会怎么设计 iOS 的 3D Touch。 我当时认为这个能力在系统级交互中难推广,但在游戏、绘画等垂直领域会有作用,甚至认为 Android 厂商会积极跟进。 今天回过来看,这个判断过于乐观了。 3D Touch 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不仅没有在 Android 设备流行开来,甚至连苹…

    行业动态 2021年10月5日
  • 到底什么是标准化的B端产品?实现路径在哪?

    到底什么是标准化的B端产品?实现路径在哪?

    一、前言:定制化vs标准化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标准化产品,但是何为标准化产品?实现的路径在哪?需要注意什么? 又为什么很多中小企业一直对标准化产品趋之若鹜,立志要打造***行业内**级的标准化产品,但做着做着又不知不觉从产品制做成了项目制,甚至不断的游走于这两者之间,迷失了自我。 其中的原因除了企业生存要接单外,另一个重要的根本原因还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产品,太难! 接下来,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说明,能为该问题的解答带来一点思路和启发。 二、市场产品现状 按用户群体分,主要分为解决企业组织用…

    行业动态 2021年10月8日
  • 都2021年了,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断章取义”?

    都2021年了,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断章取义”?

    本期全媒派试图讨论,新媒体环境下的断章取义具有什么新的特征?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明明看似更有利于事实的完整呈现,为什么断章取义的事情仍然会频繁发生? 一、网络生活里的断章取义 信息传播中的断章取义现象自古有之,然而不同时代“断章取义”现象的产生却有着不同的背景。 “捎个口信”是古人常用的信息传递手段,信息从传者到达受者一端时,口口相传的过程容易使信息“面目全非”。有些时候即便完整信息中的核心部分得以保留下来,但由于背景性、说明性内容的缺失,双方很容易曲解原意。 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印刷、电报、摄影等…

    行业动态 2021年6月30日
  • 中国互联网医院各参与者的分析

    中国互联网医院各参与者的分析

    自18年互联网医院新政后全国审批通过的互联网医院已过千,可真正运营起来的寥寥无几,今天就来对互联网医院之现状做一下分析: 一、互联网医院新政的相关规定 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对准入和监管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简单说来就是: 以前的互联网医院牌照都作废,现在全部按新要求来,限期重新申请(30日内); 规定啥叫互联网诊疗活动(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首诊不行),啥人(执业医师)可以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实体医…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17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350013367

邮件:34560284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0: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