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正在失去它在一些商家眼里的魅力。

大品牌的产品,价格有锚点,日常即使优惠,也很难低到五折及以下。双11大幅度优惠后,消费者倾向于在这时集中囤货。因为成本结构、品牌运营考量、赠品小样加持,大部分大品牌在大幅度让利的情况下依然有得赚。

但对于一些中小商家来说,双11并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以前还寄希望于赔本赚吆喝,因为双11带来的用户能为日后的转化复购做点贡献。如今,赔本依旧,吆喝的作用却越来越弱。

具体来看,在电商平台,中小商家不仅面临着整个电商生态流量下滑、双11对用户的吸引力下降的现状,直播带货崛起之后,还要面临被大主播直播间抢流量的困境。

上不了大主播直播间,退而求其次用中小主播带货,赚的依然赶不上亏的。而转战短视频平台做电商也不容易,不花钱投放流量,营业额上不去,一旦投放,平台规则也是个“黑盒子”,投入产出比依然让人费解。

在双11这样的大促里,参加活动赔钱,不参加也赚不到钱,被规则所困、被流量禁锢、被低价绑架,中小商家陷入了迷茫。

一、“一场双11,亏了几十万”

商家志诚从2020年底开始,陆续在几个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开了旗舰店,经营养生茶。他今年报名参加了淘系双11活动。根据平台规则,商家必须给出大幅度的优惠,他最后设置了店内部分产品买二送一,有的打六折。因为类目竞争激烈,他的产品没有进入到主会场。

“我们店参加了双11后,订单倒是稍微多了一点,但最终价格是在店优惠幅度的基础上叠加跨店满200元减20元,如果算上用户参加活动获得的优惠券,以及13%的增值税,这些加起来已经是卖一单亏一单了。”

但他坦言,没办法,在平台上做生意,就得按照平台的规矩来,要不然新顾客看到店铺最近30天没有销量,也不会下单。

志诚曾经做过商家服务,根据他的经验,做电商的账要这么算:假如一个商品出厂价20元,由于在电商销售过程中还有包装、仓储、物流、退换货、渠道佣金、广告费、增值税、人工等费用,最终加价率要大于1:5的比例,想赚钱就得卖120元。但一件售价120元的商品,双11大促五折后卖60元,即使不算人工、增值税、广告费等摊销成本,每单至少亏10%。

他测算了一下,今年双11,他的店铺亏损数额大概会在成交额的10%以内。“我就勉强把这个当成遵守平台文化需要付出的代价吧。”

另一名商家飞鱼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做电商。去年双11前,他参与了平台大促,结果亏惨了,今年他果断逃离双11。

当时,商家参与活动,平台会给予补贴,但提供的商品必须是全网最低价,而且要提供至少一万件库存。

“我们卖的是10来块钱的零食和生活日用品,找厂家谈好合作,平台审核通过后,商品由平台找主播来卖。我们有不少东西原价十几块钱,平台补贴了十块,用户只需要花几块钱就能买到。”他回忆。

某一天,可能是有多个主播同时在播,飞鱼的店铺订单开始暴涨,当天就卖出去40多万单。突然之间爆单,平台又要求保证五分钟回复率、48小时内发货,他只能雇了20多个临时客服,厂家那边也开始临时雇人发货。

当时打印订单的机器24小时不间断工作,坏了好几台,即使这样,也没能在48小时内把40万单货发出去。平台还扣了我们的信誉分,罚了五六千块钱。”他说。

飞鱼激动地以为接下来几天也是这样的情况,结果第二天竟然没订单了。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因为东西便宜,厂家找了天天快递、极兔速递这类便宜的物流公司,包装盒上也极力压缩成本,很多零食到了用户手里已经压得不成样子,很多人直接拒收或退货。后来一算,那一场有40%的退货率

也有签收了的用户找店铺客服投诉零食口味不好、数据线充电时断时续。没办法,飞鱼在活动期间还紧急下架了几款卖得好但投诉多的产品。

“有的品类订单多得发不过来,有的压根没有卖出去之前备的1万件货,还不算退货。”他说,“很多蛋糕类食品保质期都很短,那些东西基本上都砸在厂家手里了。最后我们跟厂家弄得也挺不愉快。”

刚开始,飞鱼是算过账的。一个卖11块钱的耳机,厂家报价8元,平台收2%的服务费,主播拿1%的提成,按原计划,他能有1块多钱的薄利,单量足够大的话利润可观

但实际跑下来,除了退货,再加上13%的税点,最后一算账,他倒赔了五六十万元。

事后复盘,产品不行、瞬时单量太大是主要原因。

“产品方面,没办法答应备货、不能保证48小时发货、价格不够低的厂家最终都没能入选,最后找的都是稍微小一点的工厂,卖的都是不太好的品牌,其实就是劣币驱除良币。选品的时候,厂家证照齐全,给我们寄过来的样品也没问题,很多东西短时间内我们也没法判断质量。”

另外,飞鱼也承认,有一款数据线和一款耳机,厂家给的报价就是8元,这个价位也不可能有什么高质量产品。

每年双11,在平台耀眼的成交额和大主播们赫赫战绩的光环背后,像志诚和飞鱼这样赔钱的中小商家不在少数。

二、为什么赚不到钱?

中小商家寄希望于双11,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日常经营状况也不理想。

志诚去年底一开店就遇上了“电商蟑螂”,也就是所谓的职业打假人。他们通过12315投诉店铺,理由是产品包装上用了不合理的宣传说法,“商品在淘系里面是要养的,要有30天销售记录、买家秀、用户提问和回答,一个页面好不容易积累起来,一旦下架就被清空了。”他表示,现在开新店的难度越来越大。

为什么电商平台处心积虑“造节”,使尽浑身解数吸引用户,一些参加了双11的中小商家却抱怨“赚不到钱”?

纵观这几年的电商发展,首先,整个淘系的流量在下滑。“我们最开始给淘系做服务时的讲法是,商家出一半流量,类目出一半流量,2020年初已经变成了商家出3/4的流量,类目出1/4的流量了,因为平台手上的流量也在下滑。”志诚说。

本来流量就少,再加上,淘系内部的流量也在“打架”。因为直播带货的盛行,大量用户都去薇娅、李佳琦等大主播直播间了,逛淘宝的人很少,不上直播间的店铺流量也很小。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上大主播直播间选品门槛太高,坑位费太高,选择店铺自播或小主播带货同样踩坑不断。

志诚曾尝试在某头部短视频平台做店铺自播,店铺日成交额在3万元以下时,一切相安无事。一个多月后,店铺每天能卖到5万元后,营业额就上不去了。他发现,不去花钱投广告,就算店铺有粉丝也没流量。

他总结,在人家的场子里做生意,不交“保护费”是不行的。但投放信息流广告也不是长久之计,一旦投放停下来依然卖不出去货,折算下来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

“我们也找过十几个短视频平台主播做直播带货,投产比仅仅有1:0.3。有一次我们找了一个小主播,坑位费3万元,最后卖了不到12000元的货,还要扣25%的佣金。我们算过账,找一个主播卖货,亏损在10%以内都算不错了。”

但如果不卖就没有销量,店铺连基础数据都没有,根本养不起来。不到一年时间,志诚已经亏损超百万元了。

另外,双11这样的大型节日的流量也在下滑。海豚社联合创始人那明远分析,现在电商造的节太多,让人麻木了,而且用户都知道薇娅、李佳琦直播间的东西是最便宜的,平时看直播就能买到低价商品,不需要等到双11,所以近年来双11购物的用户量也在下降。

具体到双11,很多中小商家的反馈是:“不参加活动是等死,参加了是找死”。因为参加活动就要有打折优惠、广告费,找主播有坑位费、佣金,本身的产品都不怎么赚钱,参加了大促赔得更惨。

“电商平台的双11跟大型商场店庆打折一样,老品牌或大店能获得流量,新品牌和小店铺只能是重在参与。况且,好多大品牌每年双11都是冲业绩的时候,平台肯定是优先大金主。”志诚说。

前几年,一些参加双11的中小商家也亏钱,那时候大家讲的故事是赔本赚吆喝。但现在很多商家发现,赔本也赚不来吆喝了,双11“割肉”带来的用户,日后并没有明显的复购。在这样的情况下,飞鱼选择了逃离双11,志诚还在靠亏损苦苦维持。

三、中小商家的出路在哪里?

在那明远看来,算不过来账的商家,可以不参与双11,大商家有资本赔本赚吆喝,况且很多品类的利润结构不一样,比如化妆品,成本低、品牌溢价高。“参不参加双11,要看商家的目的是什么,是销量、利润、影响力,还是清库存,如果为了清库存和影响力还可以,但想要追求利润,难度很大。”

未来,中小商家该如何摆脱困境?不寄希望于大促,老老实实修炼内功,是多位商家的共识。

很多商家发现,现在做电商,以前的很多逻辑行不通了。早期行业内流传一个做新店铺的公式,找1000个小红书KOC种草,再去找1000个抖音达人拍短视频,在薇娅、李佳琦、罗永浩等大主播中选一个去带货,再加一个店铺的门面主播就可以了。

但现在,行业内卷,这些只是常规操作。

那明远指出,中小商家未来的出路之一是:改变规模思维和用户思维,转向利润思维。

他进一步解释,公司首先要赚钱,要先保证活下去。以前那种先低价引流,等着将来赚钱的方式现在不适用了,实际上,商家要从低价转到高价上很难。所以,商家在做好产品的基础上要提价,守住价格,否则品牌就没了。“真正喜欢某个产品的人不会再在意它的价格,过分在意价格的‘羊毛党’,商家也很难从他身上赚到钱。”

此外,站内找不到流量,很多商家开始将眼光抛向站外。

“最近半年来,我们跟一些注重养生的小红书、B站、知乎大V合作推出产品测评。他们不像抖音和快手上那些千万粉丝的大V,也不是花钱投信息流就能有很大播放量的博主,他们和粉丝之间会进行有温度的沟通。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些有影响力的大V,跟我们的用户真正接触。”志诚总结。

7月份就有一个博主,在自己DIY的养生用品里用了志诚家店铺的产品,当天,志诚的天猫旗舰店就增加了两千多进店用户。志诚发现,这样的投放的效果不错,但难的是找到对的大V,“未来我们打算先培养一些铁粉,跟他们共同创作,打磨产品。”

志诚的另一个苦恼是,他在各平台之间有点“精神分裂”。店铺要遵守淘系运行规则,但真正跟用户去沟通、建立认知是在别的平台,他要被两个以上的平台约束着。小红书不能挂淘宝链接,短视频平台不投信息流会被限流,不同平台的用户在意的产品维度不同,他需要熟练掌握各平台的特性。

除了去几个垂直内容社区找流量,短视频平台也是商家绕不开的流量“富矿”。

那明远补充,如果要在抖音上做电商,找大V带货比品牌自播好一点。大V带货普遍的ROI约4-5,但是品牌自播的ROI也就1-2,而且这个数字一直在变。很多品牌最开始投放觉得效果不错,持续投入后发现ROI跑不回来了,最后大量库存折在了手里。

“但商家也要知道,看直播买东西用户容易冲动消费,退货量很大,另外,直播卖货对品牌塑造的价值不大,因为用户认可的是大V。”那明远说。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深燃,拿到流量后,普通商家更重要的一步是做“私域流量”,即把电商平台上的流量导出来,转移到品牌自己的社群,甚至个人社交账号上。因为私域流量粘性更高、更稳定,也更具商业价值。

打磨好产品、告别价格战、和目标用户建立深度关联,不一定能让新品牌彻底“破圈”,但或许能让身陷泥潭的中小商家看到一线希望。电商前路漫漫,他们只能摸索前行。

 

作者:唐亚华,编辑:黎明;公众号:深燃

相关新闻

  • 欧莱雅与李佳琦薇娅之争:谁把消费者的“全网最低价”赚走了?

    欧莱雅与李佳琦薇娅之争:谁把消费者的“全网最低价”赚走了?

    近日欧莱雅与李佳琦薇娅之争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业内的热议。 简单来说就,该事件的经过是,10月20日,巴黎欧莱雅的一款面膜,合计50片预售价429元,在李佳琦和薇娅两大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卖出超过60万单,当时欧莱雅官微表示李佳琦薇娅的直播间是全年最大优惠力度。结果后来欧莱雅自己旗舰店也卖了同款产品,叠加优惠券之后,比薇娅和李佳琦的直播间还要便宜170多元。甚至欧莱雅还在“双十一”保价期间下架了原商品,导致消费者无法在平台上进行保价服务。 消费者不乐意了,把欧莱雅送上了热搜。李佳琦薇娅均发表了措辞严厉…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22日
  • 微博上线私人定制热搜,你怎么看?

    微博上线私人定制热搜,你怎么看?

    近日据Tech 星球发布消息称,微博安卓版上线了私人定制热搜功能,用户可在热搜榜最底部进行定制,苹果 iOS 版暂未上线。 该功能目前处于灰度测试状态。用户可对“娱乐明星”、“社会民生”、“时政要闻”、“影视综艺”、“情感幽默”五个大类进行兴趣定制,根据感兴趣程度进行选择。 此外,用户还能够对热搜版进行人群定制,选择性别、年龄段等,系统会根据该类人群的兴趣程度对热搜榜进行内容过滤,如下图所示。 一、事件背景 之前新浪微博负责人被北京网信办部门约谈,称其在蒋某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暂停更新微…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26日
  • 研究一下,体验设计中的排序问题

    研究一下,体验设计中的排序问题

    编辑导语:近来,订阅号消息推送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微信订阅号消息列表的排序不再按时间线显示,而是被打乱显示,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不同排序方式对运营又有什么影响?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微信改良订阅号信息排序方式这一事件,向我们详细讲述了设计中信息的不同排序形式及其优缺点,值得一看。 你是否发现,微信订阅号消息列表的排序不是完全按照时间倒序显示,而是被打乱了,甚至可以看到数天前的文章被插入到今天的消息里面。 这是为什么呢? 每时每刻,我们都会接受大量信息的“轰炸”,除了一些默认或常见的排序方式,越来越多的掌…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17日
  • NPS在应用时的问题

    NPS在应用时的问题

    01 为什么要有体验度量 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主观感受;主观感受的特征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从公司经营角度出发,需要将主观感受进行量化,以更好的进行监测、推动优化,所以需要有体验度量。更多的说明可以参考这段引用自《体验度量理论2019》中的表述: 一说到使用体验,大家都觉得很主观、很感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对使用体验的定义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能用就行,UI 根本不重要,操作复杂了点也无所谓,不过是多点几下,多花几十秒的事情;有人…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22日
  • 网易云的摸鱼法则

    网易云的摸鱼法则

    编辑导读:前段时间,国美通报了一批工作时间摸鱼的员工,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易云音乐随机抓住这一机会,连夜推出“摸鱼计算器”,一度在朋友圈刷屏。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摸鱼这种事,古人有讲究。 摸得不好,那史书上倒霉的王侯将相都是前车之鉴,摸好了,还能像苏东坡一样引发一番哲学思考。苏东坡写过一首《司命宫杨道士息轩》,里面有两句: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大概就是说你要没事干你就静坐,发呆思考人生,这样下来一天过去就好比过了两天,等你到七十岁时就好比活了一百…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2日
  • 逃离北上广、跳出996、讨厌PUA,95后说我的“躺平”不是丧

    逃离北上广、跳出996、讨厌PUA,95后说我的“躺平”不是丧

    “我躺平了,你们卷吧。” 当“三胎政策”的披露遇到热议的“躺平主义”,瞬间在网络上形成爆炸式探讨。 “奋斗?你5级打1级怪是安逸,5级打5级怪是合适,5级打10级怪是奋斗,现在是5级打99级怪……” “功成名就不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才叫做意义。” 不久前,一篇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将“躺平”这个词带火,该文对于“躺平”的定义则是低欲望地生活,极简主义,佛系但是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思想上的自由思考。“躺平”爆火的原因是,年轻人认为这个词汇刚好可以形容符合自己的一种新生活状态。 社交网络开始被“躺平…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25日
  • 产品定义决定产品成败,从产品角度分析AI明星企业Anki倒闭的原因

    产品定义决定产品成败,从产品角度分析AI明星企业Anki倒闭的原因

    2019年4月,生产Vector、Cozmo和Overdirve消费机器人的AI明星企业Anki宣布倒闭。在宣布倒闭前,Anki已售出650万台设备,年销售额近1亿美元,共获得2亿美元风险投资,且刚刚在两个月前被Fast Company评为“2019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机器人领域的第一名。为什么在公众关注、资本热捧、科技巨头青睐的前提下,AI明星企业Anki却倒闭了呢? 一、Anki的发展历程 Anki首次被公众记忆是在2013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其智能玩具赛车Anki Drive获得…

    行业动态 2021年10月4日
  • 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编辑导语:相信大家都有会员,无论是各种影视APP还是生活APP。而会员制,也从最开始的便宜大腕变成了套路层出不穷。本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会员制背后企业的一些生存法则。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看一看。 想要升级服务吗?请先开通会员。 吃饭点外卖,得开美团、饿了么会员;想低价买菜,得开通每日优鲜或叮咚买菜会员;网购想省钱,离不了淘宝的88VIP、拼多多的省钱月卡;出门骑共享单车,单车月卡更是少不了。 休闲时间,追剧追综艺,爱优腾的会员必不可少;不管你是听歌还是听小说,总要开个网易云音乐、QQ音乐,或是喜…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17日
  • 记账APP的尴尬,空有痛点,难有未来

    记账APP的尴尬,空有痛点,难有未来

    记账类App从未有过风口。 今年是小李在北京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了,即使他严格控制支出,将每一笔花费都记录了下来。并且,小李还学会了薅羊毛、攒优惠券、购买临期食品,力求通过省钱来实现致富的“曲线救国”,到了月底、年底一看,并没有明显的“省钱致富”感。 在豆瓣有“抠门男性女性联合会”就通过计划记账,从而克制自己的支出,用来存钱的方式,引发超50万人围观。他们不仅在自己的生活所用中“抠门”,也在通过逃避、拒绝社交等消费场景用于减少支出,这样的人群处在抠门与精打细算的边缘。 但据中央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9日
  • 圈层摩擦加剧,小红书的算法污点无解

    圈层摩擦加剧,小红书的算法污点无解

    推荐:福州app开发 编辑导读: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种草社区,小红书是很多人年轻人的选择。然而近期小红书被曝泄露未成年人隐私,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圈层摩擦造成的恶果。本篇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小红书的用户构成困境以及各圈层用户的碰撞与摩擦,快来看看吧! 12月5日,央视新闻曝光了小红书平台存在未成年人性暗示内容、推送未成年人身体隐私视频等乱象。 有用户发现,自己在搜索亲子话题相关内容后,被小红书频繁推送未成年人博主创作的内容。而众多自身防范意识不足的未成年人博主,轻则暴露个人隐私,重则成为居心不良者的骚扰对…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9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350013367

邮件:34560284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0: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