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国庆快乐。国庆假期最重要的就是玩,每一分钟都应该投入各种户外或室内的娱乐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读书(注:特指娱乐性的闲书)、打球、钓鱼、打牌,等等等等。

如果你不幸被抓回去加班了,也应该秉承摸鱼至上的态度,一有机会就发呆或刷社交媒体,顺便多喝几瓶单位冰箱里的冷饮(若有),这才是加班的正确姿势。

众所周知,本怪盗团最讨厌的就是过于努力的人,因为众所周知,这种人不但自己过得不开心,也连带别人不开心。

以前我认识一个基金经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奋斗逼”,特别看不惯别人娱乐,要求大家“把每一分钟时间都拿来读财报、读研报、学习提高自己”。任何微信群,只要有他在,大家既不敢讨论电影也不敢讨论旅游,否则就会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

有一次我对他说:“大家看电影、看动漫,往往只是利用飞机上和高铁上的一点闲暇时间,没必要上纲上线吧?”他斩钉截铁地说:“我在飞机、高铁上,一贯是只读财报的!”

看吧,这就是最典型的奋斗逼。我一直很想问他,您老人家那么奋斗,为什么基金投资业绩还那么差——到底是说明奋斗没用,还是说明您老人家智商太低、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忍受这个奋斗逼,前后忍受了五六年;后来因为不做券商分析师了,他不再是我的客户,终于可以把他一脚踢出自己的所有的群、彻底拉了黑名单,至今还觉得是一件快意的事情!

闲话少说,今天的主题是跟大家探讨一下若干互联网头部APP的用户和收入情况。众所周知,主流互联网APP的用户和收入数据,有四个主要来源:

  1. 公司财报。一般而言,财报数据最权威,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最常被援引。但是,财报数据每季度只更新一次,而且不一定齐全,例如很多互联网公司只选择性披露一部分APP的数据。
  2. 咨询公司和市场调研机构。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QM、TD、App Annie等,它们的数据比较连续,但不一定准确。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收入估算准确度很低——App Annie的游戏流水就不太准,而且无法追踪到广告收入。
  3. 各种私人渠道。这年头,大家都有几个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朋友,可以验证一些东西。在行业内的人看到的东西,总是比外人更直接一点。不过要注意,这是一种盲人摸象的研究方法,不一定能看清全局。
  4. 券商及基金的各种传闻。准确率基本为零,甚至是典型的反向指标。这年头,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二级市场的传闻早已丧失了一切公信力(本来也没有过公信力),聪明人应该学会忽视。

要搞清楚真实情况,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我个人很喜欢CFA教科书中提到的“马赛克理论”:使用各种不同渠道的数据,整合为一张“拼图”。我们不需要掌握所有可靠信息,只需要在某些关键节点拥有可靠信息即可,剩下的部分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脑补)得出。

下面就跟大家聊聊怪盗团通过“马赛克理论”得到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互联网APP的用户和收入情况。

一、游戏行业

自从2017年以来,外界总是习惯性地低估《王者荣耀》的流水。我估计,App Annie可能系统性地把《王者荣耀》的流水低估了50%以上,有时候甚至低估了70%。几个月前,币圈人士兴奋地宣称,一款“区块链手游”的日均流水已经超过了《王者荣耀》,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游戏——我看了一下那条报道,如果数字是真实的,那应该还没有超过。

外界低估《王者荣耀》流水的原因很简单:App Annie估算游戏流水的主要方法是根据iOS畅销榜的实时变动,通过算法进行调整,拟合出一个“预测值”。这种预测手段,对于畅销榜头部的游戏一般是无效的,因为它的收入水平可能是第二名的好几倍。

《和平精英》的流水则容易被外界高估,原因同上:它经常是畅销榜的第二名,偶尔还能登顶,所以经常被视为与《王者荣耀》流水相仿。事实上,《和平精英》就算在2019年的巅峰期也难以达到《王者荣耀》的三分之一,更不用说现在了。

进入2021年,《和平精英》的流水已经出现下滑趋势,而《王者荣耀》还在稳步上升,这一点是腾讯财报当中公布过的,毋庸赘述。

《金铲铲之战》在用户方面非常强劲,很可能刷新了自从“吃鸡”大战以来,整个中国手游市场的首日和前七日新增纪录。根据我的估算,《金铲铲之战》初期的新增用户数量,很可能超过了《刺激战场》《全军出击》两款“吃鸡”手游之和;而且,这种强劲的新增是建立在几乎不做买量投放的基础上的。很显然,《英雄联盟》的IP号召力极高。

二、短视频行业

自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整个短视频行业(含B站、西瓜等“中视频平台”)的用户时长增长,几乎完全来自直播。所以外界看到了一幅奇怪的景象:快手、B站纷纷宣布用户时长剧增,抖音的用户时长显然没有下降,这种全行业的强劲增长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就是直播。

看一场直播的时间,往往足够刷四五十条乃至一两百条短视频。就算用户在直播间只停留5分钟,对平台的时间价值也相当于刷了好几条(甚至一二十条)视频。对于腰部创作者而言,直播也很具备吸引力——与微不足道的平台广告分账相比,还是直播打赏或带货佣金来得更快。

因此,微信视频号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也是死磕直播。视频号官方已经开始“潜力带货达人招募活动”,并成立了一批“潜力带货达人群”。不过,我个人对此不太看好,因为微信生态的货源还不够好、不够多,而且履约能力尚未建立起来。哪怕是抖音电商,现在仍面临着上述问题,何况是视频号?

如果不考虑直播,那么2021年可谓短视频全行业的瓶颈之年。据我所知,2021年春节过后,各大平台的新用户流失率均创下历史新高,结果导致各大平台(抖音除外,因为尚未上市)的一季度、二季度用户数据都很不好看。在用户角度,短视频终于触及了它的天然上限。

三、关于字节跳动

自从2018年以来,字节跳动一直被外界称为“APP工厂”,在几乎每个热门品类都有自己的APP。然而,从收入角度看,我们可以认为,字节跳动 =抖音 (注:不含TikTok) + 今日头条。上述两个APP可能贡献了字节跳动收入的80-90%——无论只考虑广告收入,还是考虑一切收入。

抖音的广告变现能力极强,可以算是全世界单用户广告价值最高的APP,没有之一。这种强劲的变现能力要归功于三点:单页信息流对插入广告非常友好;字节跳动的数据和算法优势;强大的广告销售能力。

相比之下,TikTok的变现几乎尚未开始,关键在于字节跳动尚无法将国内的广告销售能力复制到主要海外市场。

鉴于今日头条所代表的图文信息流APP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抖音现在承载着字节系在战略、用户和收入方面的绝大部分希望。在当年的字节系三大短视频APP当中,火山已经并入抖音,而西瓜在用户和变现方面远远低于抖音。

字节系的最新希望可能在于番茄小说,它是免费阅读浪潮的最大赢家。我估计,番茄的DAU肯定已经突破3000万,甚至达到5000-6000万,因此成为字节系用户时长的最大增量来源;它的用户数量很可能超过了一切竞品的总和。不过,免费阅读APP的用户往往是消费能力较弱的下沉市场用户,广告价值无法与抖音相提并论。

四、关于海外市场

毫无疑问,互联网出海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方向,对于某些互联网公司而言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方向。问题在于,海外用户到底值不值钱?我们经常听到各种互联网公司宣布在海外做出了几千万乃至几亿的MAU,听起来特别容易,可是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呢?

这里有一个试金石:看海外用户有多大比例来自印度。

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新兴市场,也是最不值钱的。80%以上的印度互联网用户可能在二三十年内都不具备任何变现价值。只要你肯砸钱,一定能在印度砸出几千万乃至上亿的用户,但那有什么用呢?何况,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用户随时可能因为当地监管变化而归零。

我估计,按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很快在资本市场会出现一种呼声:要求互联网公司把自己的海外用户区分为“印度”及“除印度之外”两大类,只赋予后者估值。

当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渗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可能会接过印度的火炬,成为下一个“专供中国出海互联网公司粉饰数据”的新兴海外市场。

祝大家国庆假期阖家欢乐!

相关新闻

  • 美团要「饿了么」?

    美团要「饿了么」?

    靴子落下了。 美团被罚34.42亿。 约34个小目标,或5.38爽。 经此一锤,美团要「饿了么」? 当然不至于。 毕竟身位和体量摆在那。今年4月,野村证券透露,美团目前净现金余额为180亿美元。34.42亿固然不能说「洒洒水啦」,却也谈不上伤筋动骨。 靴子落地,连着的多半是利空出尽。 这点可参照阿里。 但要说「影响不大」,怕也为时过早。 罚款34.42亿,也是敲打。 很多时候,敲打之意不在敲或打本身,在于震慑。 撞上反垄断高墙的美团,接下来,恐怕还得领会和对表王兴对「美团」寓意的解释—— 得把「…

    行业动态 2021年10月11日
  • 基于一次就医体验对于在线医疗的展望

    基于一次就医体验对于在线医疗的展望

    最近的一次就医体验,对于目前在线医疗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对于互联网+医疗这个方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医疗作为一个基本民生,互联网应该怎么去赋能、推进医疗行业的发展,帮助解决就医过程的痛点。 一、先谈谈自己的就医体验 前不久身体忽然出现问题,多年没有去医院看过病可能是因为经验不足走了不少弯路,先说一下自己的体验。 因为是意外受伤晚上第一时间去了某大医院的分院,结果医院没有门诊,但地图没有任何提醒。 接着去了另一个医院急诊挂号到看到医生间隔了30分钟左右。 拍了片子,医生给的诊断结果是第二天去…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7日
  • 盒马鲜生如何筑起生鲜壁垒

    盒马鲜生如何筑起生鲜壁垒

    从今年上半年的融资情况来看,生鲜赛道依然热度很高,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玩家们还在不断加码供应链、仓储和终端。 虽然一直洗牌,也很烧钱,但生鲜赛道的竞争没有减弱的迹象,关键原因在于生鲜行业的壁垒很难造,比如生鲜商品很容易就同质化,导致挨得很近的玩家们很难真正拉开相互间的差距。 但这意味着不需要壁垒,生鲜这场长跑的未来胜负,恰恰是由来自供应链、商品、制度等方面的壁垒所决定的。 头部玩家尤其在意壁垒的打造和维护,比如盒马。三年来,从武汉藕带,到浙江的水果莲子、云南的葵花籽盘、重庆的莼菜、贵州的方竹笋,再…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28日
  • 互联网与家装不合拍?

    互联网与家装不合拍?

    对于一部分年轻人来说,在买房的喜悦还没有被年复一年的房贷冲散之际,装修这件大事就先给心头火热的年轻房主浇上了一盆凉水。不论是家具、装修材料的选品还是水电走线、采光搭配等专业问题,甚至是施工方质量、监工时间等问题都让年轻房主焦头烂额。 而一众互联网家装平台的出现,试图改善家装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改造传统家装行业。但是在经历了几年的“改造”之后,家装过程中消费者的问题却依旧存在,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一时间互联网家装似乎成了伪命题。 但不论是诸如土巴兔、齐家网、爱空间等创业公司…

    行业动态 2021年6月28日
  • 如何看待线下冥想服务

    如何看待线下冥想服务

    在国内,对于“冥想”这个词,早几年就出现了。但从去年开始,冥想作为轻量级的心理服务,才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首先是以冥想服务为主体的线上平台,如Now冥想、Flow冥想、Heartly Lab; 一些主打睡眠和专注的平台也提供了冥想板块,如潮汐,小睡眠,蜗牛睡眠; 线上心理服务平台,如简单心理、壹心理、knowyourself、武志红心理都推出了冥想课程服务; 喜马拉雅、荔枝等音频平台也相继发布冥想指导音频; keep、每日瑜伽等头部健身应用都上线了冥想功能和课程。 以上列举的冥想服务以线上为主,…

    行业动态 2022年1月5日
  • 哈啰出行的商业版图,早已不止是车

    哈啰出行的商业版图,早已不止是车

    2016年,以摩拜,ofo为首的共享单车大战拉开序幕,而五年时间过去后,摩拜并入美团旗下,ofo早已退出市场,接替的是美团、滴滴、哈啰成了新的“三国杀”。共享单车迈入了3.0时代,哈啰出行共享经济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乘着共享经济东风的哈啰出行还“行”吗? 面对行业的回落,哈啰出行如何“自救”? 三强鼎立,哈啰出行凭什么破圈生长? “那时的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创建的业务模式正在摧毁着这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行业。” 这是共享经济鼻祖罗宾·蔡斯在其著作里的一句话,而如今,这已然成为现实。 2000年,互联…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8日
  • 双11,中小商家玩不起

    双11,中小商家玩不起

    双11正在失去它在一些商家眼里的魅力。 大品牌的产品,价格有锚点,日常即使优惠,也很难低到五折及以下。双11大幅度优惠后,消费者倾向于在这时集中囤货。因为成本结构、品牌运营考量、赠品小样加持,大部分大品牌在大幅度让利的情况下依然有得赚。 但对于一些中小商家来说,双11并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以前还寄希望于赔本赚吆喝,因为双11带来的用户能为日后的转化复购做点贡献。如今,赔本依旧,吆喝的作用却越来越弱。 具体来看,在电商平台,中小商家不仅面临着整个电商生态流量下滑、双11对用户的吸引力下降的现状,直…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13日
  • 元宇宙,会是下一个互联网吗?

    元宇宙,会是下一个互联网吗?

    01 一夜之间,元宇宙火了。从表面上看,这是始料未及的,并且很多人将它看成是一个由资本触发的存在。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对元宇宙的看法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对于元宇宙看中的人,会对它推崇有加;对于元宇宙唱衰的人,会对它有百般的怀疑,甚至将它与早前的区块链等转瞬即逝的风口作对比。 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和被接受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的人们来讲,他们对于元宇宙有怀疑的态度,我们同样是可以理解的。正是因为人们对元宇宙不理解,所以,他们…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20日
  • 热搜是谁的流量密码?

    热搜是谁的流量密码?

    推荐:福州app开发 编辑导语:热搜起源于微博,但是如今各大APP都自行建立热搜板块,想要从中分割流量。在这个热搜泛滥的时代,热搜的意义是什么呢?热搜又是谁的流量密码?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详细地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微信崩了##淘宝崩了# #豆瓣崩了# #小红书崩了# #微博崩了#…… 热搜上隔三岔五就会出现xx软件崩溃的热搜词条,软件用户越多,热搜排名就越靠前。表面上看起来这是软件或运营的某种bug,并不光彩,但能够上热搜起码证明它还活着。 一些用户甚至在使用软件时会下…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9日
  • 从神梗到烂梗:刷屏的社交NB症终于被玩坏了

    从神梗到烂梗:刷屏的社交NB症终于被玩坏了

    “这就是社交NB症吗?作为一个社恐好想拥有这种技能!”前段时间全网刷起了社交NB症这个梗。 社交NB症是什么?它的刷屏戳中了人们的哪些心理?在这场“狂欢”里,社恐为什么反而成为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从神梗到烂梗,社交NB症是如何被玩坏的?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从“社交NB症”的流行出发,思考这一刷屏传播的话题是如何由盛转衰的。 一、社交NB症是怎么火起来的? 社交NB症从何而来? 关于社交NB症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一位叫“马牛逼”的博主开始在网络上发布各类短视频,他…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17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350013367

邮件:34560284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0: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