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技术先锋、火遍全球。敦煌,千年古迹、文化记忆。两者一新一古,看似毫不相关,但现在正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联动。

联动来自敦煌研究院和腾讯的又一次合作。2021年“99公益日”之际,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将联合发布文博行业首个公益NFT,限量9999份。9月9日当天,用户在“云游敦煌”小程序参与文化问答互动,为中国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募集善款,即有机会获得敦煌“数字供养人”典藏版NFT:带有敦煌特窟156窟的全景数字卡片。

是不是有些云里雾里?NFT不是那些被炒得很贵的数字头像吗,库里花了18万美元买的那种;敦煌有了解,那里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所以这个活动就是用敦煌IP做了一些数字卡片,类似小浣熊水浒卡?

不不不,完全不是。NFT的意义可不只是猎奇和炒作,这项新兴技术给文娱市场、版权保护领域带来了各种想象力,这次和敦煌的结合,很可能会开启“科技+文博”的全新故事,而我们都将是见证者。

一、何为NFT?

理解敦煌公益NFT之于文博领域的意义之前,需要先搞明白NFT是什么?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今年最火爆的新事物之一,其“非同质化”特性意味着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分割的,因此,一件作品被铸成NFT之后,它就成为了区块链上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

最开始,NFT在艺术创作圈受到广泛欢迎和接纳,因为它的特性决定了它天然是版权保护的绝佳载体——当一个作品被铸成NFT上链之后,这个作品便被永久赋予了一个无法篡改的独特编码,以确保其唯一性和真实性。无论该作品被复制、传播了多少次,原作者始终都是这件作品的唯一所有者。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唯一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规音乐平台下载周杰伦的《稻香》,但你不能说你“拥有”它;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下载《蒙娜丽莎》图片、市场上《蒙娜丽莎》的复制品比比皆是,但你也不能说你“拥有”它。一样的,那些平时在网上下载的手机壁纸、表情包,你只是使用者,而不是所有者。

但目前,“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划分并不明晰,特别是对于草根创作者来说,他们不出名、创作出来的作品世人并不了解,因此复制他们的作品很容易、风险也很小,而创作者打官司维权却要耗费大量金钱和精力。

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创作热情。NFT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当作品被铸成NFT上链,区块链就能证明该作品的所有权,其他人复制而来的,不过是数字副本而已。

随着NFT在国外艺术创作圈的兴起,它也逐渐被更多领域所认识和接纳。游戏、文娱、潮玩产业纷纷入局NFT,甚至那些听起来与NFT不沾边的人物和公司也纷纷玩起了NFT,从埃隆·马斯克到姚明,从可口可乐到迪士尼、漫威,再到LV、GUCCI、eBay、Facebook。一夜之间,NFT火爆全球。

敦煌不老,NFT入圈

目前最火爆的NFT项目CryptoPunks,是一系列共10000个24×24、8位元风格像素的艺术图像,刻划外貌奇特的人物,各自均有假定的个性和随机生成的特征。

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拓荒者涉足NFT——艺术创作者、音乐版权公司、科技公司。不过,此次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发布的敦煌公益NFT,还是国内文博领域首次尝试与NFT结合,且相比那些因为交易而出圈的NFT项目,敦煌“数字供养人”NFT注重的是公益属性,以及“科技+文博”的全新可能性。

二、NFT+文博,文物保护新蓝图

作为炙手可热的新兴技术,NFT与敦煌的结合所透露出的信号是: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文化的存续提供新思路,并将这项宏大工程变为人人都能参与的公众事业。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公众与文物之间的互动往往有限(古迹只能现场观看,重要文物的搬迁巡展也颇有难度)。文创产品的设计、形式和种类丰富度不足,不容易激发公众收藏欲望。此外,公众参与和支持文物保护的方式也相对单一,这一切都让文物保护变成某种“小众事业”。

文博行业需要更多新鲜感和新技术的支持。而此次敦煌公益NFT的实践,恰好能够为文物保护、文博行业带来一些启发。

启发首先源于NFT的自身逻辑:一方面如前文所述,NFT是基于区块链的、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具有永久性和稀缺性;另一方面,NFT可以包含多种内容呈现形式,例如音乐、绘画、视频等要素都可以存在于同一个NFT之中,因此NFT的形态极其多样,能对文物进行更丰富的展示。

敦煌不老,NFT入圈

敦煌×腾讯公益NFT

以此次敦煌公益NFT为例,利用NFT的特性,用户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仔细欣赏文物:点击NFT卡片,莫高窟156窟的全景缓缓展开,唐代乐舞、仪仗队、宋氏夫人、八抬肩舆等各种古代场景尽数呈现,石窟内宏大和空旷的环境声萦绕耳边。

敦煌公益NFT提供的体验,是线下游览也不容易获得的。莫高窟经典洞窟156窟并非参观游览的常设洞窟,游客很难一窥该窟壁画细节及全貌,但在敦煌公益NFT里可以。

精美的壁画加上实景环境声,稀缺的内容有层次地呈现,再加上以区块链为基础的NFT能确认“唯一性”并做到“永久留存”,这些都赋予了敦煌公益NFT充分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与此同时,同样基于区块链技术,公众的公益行为也将在链上被永久记录,NFT卡片上独属于供养人的编号和身份信息,也进一步确认了其曾经为保护敦煌文物做出的贡献。“永久记录”的特点让“做公益”更令人珍视、也更具价值。

除了NFT卡片本身,公众参与获得敦煌公益NFT的玩法也十分特别。限量发布、答题获得的方式趣味性更强,也更能激励公众参与。这款“数字供养人”NFT卡片设计还结合了156窟《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与《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经典壁画内容,卡片带有壁画寄语、闪光、可旋转,背面是莫高窟156窟的全景画面,卡片带有唯一编号及供养人信息。

当文物与NFT结合,其带给公众的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纪念品,而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永久意义的收藏品。同时,NFT多样的呈现形式,趣味的参与玩法也增强了公众物有所值的感觉。这种“获得感”将激励着用户投身公益,也将使文物之美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千年文明获得更广阔的传播。

相似的设计值得推广到更多的博物馆、文物保护机构。而更长远来看,NFT或许还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古老的文物常会经受现代性的伤害,文物遭受伤害、甚至毁灭的情况越发不可控。巴黎圣母院大火、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悲剧一次次上演。一把火会让文物永远消失在物理世界中,但假如文物能够上链,其确权能够得到确保,在区块链上,博物馆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敦煌不老,NFT入圈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大火导致其尖顶坍塌,中后部的木质屋顶完全被烧毁。

三、科技与文博怎样联结

敦煌公益NFT标志着“科技+文博”的又一尝试。文博行业肩负着保护文物、传承历史、公众教育的使命,但保护与传承、传播千年文化并非易事。因此,当新技术出现,文博行业总是积极拥抱的角色。

国内文博机构在技术应用方面是多元的。

故宫博物院的“全景故宫”项目利用3D技术,让观众在手机上360度看文物,让不能到场的观众随时漫游故宫;广东省博物馆借助VR技术和交互设备,让游客置身于“南澳1号”沉船现场的虚拟场景中,“触摸”船上的文物;在2016年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同样利用VR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将上下六层、深达7.5米的墓葬尽收眼底。

敦煌不老,NFT入圈

故宫博物院的“全景故宫”项目

许多博物馆也在尝试“有声博物馆”,让公众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历史。

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全国有50多家博物馆在拥有6亿用户的喜马拉雅上开设音频专辑,中国国家博物馆上线了包括“秦汉文明展”在内的11个音频专辑。在喜马拉雅艺术畅销榜上,排名第二的《国宝来了:百大博物馆文物精讲》截止9月5日已经获得2.3万订阅和45.8万次播出。

新冠疫情以来,线上博物馆的形式越发受到关注。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微信公众号与官网后台连接,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直接进入官网在线观看46个展览;三星堆博物馆专门面向青少年推出的VR精灵导览,根据解说,镜头会缓慢移动,放大文物细节,全方位展现文物,同时观众还可与文物线上合影。在“云端”进行展览策划和展陈布置,成为更多博物馆正在探索的方向。

敦煌研究院对新技术的态度同样积极。近代以来,莫高窟受到越来越多人为损伤,加上文物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千年古迹,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已经进行了四年的合作,从文物数字化呈现和传播,到文物的数字化修复和保护,双方的合作一直都指向了科技与文博的结合。

2月4日农历小年,腾讯联合敦煌研究院在“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推出“点亮莫高窟”功能,这是区块链在文博领域的首次应用。

在“点亮莫高窟”的首页上方,用户可以看到以九层楼(第96窟)为中心的莫高窟数字全景崖体,以及莫高窟第45窟的VR实景。其中,数字崖体以莫高窟真实崖体为参照,其上222个洞窟的位置均与实景崖体一一对应。同时,“点亮莫高窟”数字创意中的光线是根据真实时间来同步呈现的。

此外,点击首页下方的九色鹿来“点亮莫高窟”后,用户可以获得“新年福卡”,腾讯云区块链技术“至信链”还为每张福卡提供唯一哈希值,实现数字产权保护的“永久存证”,让每位用户的点亮动作被永久记载在互联网上。

从音视频、社交媒体到直播,从网上数字展厅、VR、AR、3D再到区块链、NFT、AI,文博机构在行业的各个环节都积极探索着新技术,这不仅拉近了文物和公众的距离、也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敦煌公益NFT开启了NFT+文博的新形式,未来,新的故事有待文博行业继续讲述。

 

作者:李新笛,微信公众号:深响

相关新闻

  • 新消费时代,微博为何成为品牌“焦虑症”的首选?

    新消费时代,微博为何成为品牌“焦虑症”的首选?

    在大众媒体的时代,传播度较广的电视、报纸等媒体完全能满足品牌的营销需求。而在当下,流量红利消失已经是各行各业的共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让各个应用变成孤岛,再加上消费者的时间、关注度等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品牌塑造变得愈发艰难。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塑造品牌的营销方式趋向多样化,营销场地也变得更加多元起来。在这些营销场地当中,微博成为品牌塑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成移动互联网品牌建设的新基建。 用户“海岛”连成KOL“海域”,集约需求指明品牌方向 如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新兴国潮品牌们从微博…

    行业动态 2021年6月28日
  • 抖音七大热门短视频IP类型,你适合哪种?

    抖音七大热门短视频IP类型,你适合哪种?

    许多人都想打造属于自己的短视频IP,但是又苦于不知道怎么拍,应该向用户树立什么形象。 其实短视频IP分为很多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每个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短视频IP类型,才能快速拍摄建立起自己的IP影响力。 指导了这么多的案例,我把短视频IP大概分为七大类型,大家可以对应一下哪一种适合你。 一、产品类IP 如果你喜欢直接了当的短视频+直播卖货方式,那么第一类一定是最适合你。 一定要抛弃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拍短视频一定要养号涨粉丝到一定程度才能卖货。 其实并非如此,短视频的本质是分…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8日
  • 对于直播,我们依然低估了其社会价值

    对于直播,我们依然低估了其社会价值

    01 孟晚舟女士从被作为贸易战被扣留在加拿大的人质再到华为与美国加拿大在司法领域的交锋,再到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以及人质交换的跌宕曲折的经历,相信已经成为国人心目之中的“公共记忆”。 孟晚舟女士已然成为在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围堵中国的不屈服、不妥协的斗争符号,而这种关注和荣誉本身也代表着中国人普遍呼声,我觉得孟女士当得起老百姓对他的关心。这份关注和记忆通过媒体和新媒体记录引发了广泛共鸣! 作为一个观察媒体化的研究者,我发现在“历史事件”之中最能汇聚和承载这种集体关注度的媒介形式是“直播”。 …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27日
  • 实战干货 | 在线教育如何利用转介绍低成本获客

    实战干货 | 在线教育如何利用转介绍低成本获客

    大家好,我是九月,上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关于任务宝裂变实战经验,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转介绍低成本获客。 在分享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转介绍与裂变的区别。 转介绍:通俗来说,转介绍就是老带新,通过老用户带来新用户。一般老用户指体验过产品/服务,对产品/服务有一定信任的用户,在线教育一般指付费用户;新用户一般指是注册用户或者没有报名过体验课的用户。 裂变:裂变是一个比转介绍更宽泛的行为,只要一个人可以带来另一个人/多个人,都可以称作裂变;对待参与双方没有要求,目的是带来更多的流量。 总结: 裂…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14日
  • 当我们在谈论知识时,我们在谈什么?

    当我们在谈论知识时,我们在谈什么?

    你是销售部负责人,下属业务员总能完成销售目标,总能按时收回客户尾款,但你对他们完成这些业绩的手段一无所知。比如,是不是跑人家里泼红油啥的……如此,你晚上能睡的安稳么? 知识与我们的关系与此类似。 你是老板,你拥有的知识是你的雇员。 你让知识替你解决问题,利润自然属于你,但万一捅出什么篓子,锅也得自己背……同样让人不安的是,我们对知识如何运作一无所知。 它是不是靠作奸犯科、依赖兴奋剂“完成业绩”,甚至它们根本就没办成事情,而是一直对你欺上瞒下、坑蒙拐骗?我们一无所知。 不要欺骗自己,偶尔主动“细思…

    行业动态 2021年7月29日
  • 边照镜子边健身,一面「魔镜」为何能融3亿刀?

    边照镜子边健身,一面「魔镜」为何能融3亿刀?

    编辑导语:智能健身赛道并非突然出现的,比如国外几年前便已出现Mirror这类产品,并打得火热。而近来,智能健身赛道也在国内引起了相对广泛的关注。那么在居家智能健身场景下,健身镜一类的产品该如何针对市场环境做出相应的产品应对策略呢? 一、被催熟的居家健身 智能健身在中国发展的这些年,是一个把健身场景不断揉碎细化的过程。 首先是O2O热潮出现,健身预约平台兴起。 先是GuavaPass于2019年被ClassPass收购,后者又于今年10月被Mindbody收购。国内的「小熊快跑」、「初炼」也都是以…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13日
  • 互联网大厂该醒了,组织转型才能“共同富裕”

    互联网大厂该醒了,组织转型才能“共同富裕”

    8月30日晚,王兴在与机构投资者的交流中,似乎重新定义了美团——“美”为“好”,“团”为“共同”,合起来是“一起更好”,完美体现“共同富裕”基因。 消息在网上迅速发酵,中文系同学直呼修辞水平内行。后续,段子手们开始为互联网大厂义务加载“共同富裕”基因。一时间,“共同富裕”成为了互联网大厂们绕不过去的大考。 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做生意,都不仅仅应考虑生意本身的成败。生意在社会环境里发生,社会里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都应该被充分考虑。一个基业长青的生意,必然是在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里寻找最优解。 中国…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2日
  • 从三分天下到群雄争霸,音频赛道有多少故事可讲?

    从三分天下到群雄争霸,音频赛道有多少故事可讲?

    当人们习惯于将视线放在火热的短视频领域时,一向低调的音频赛道正强化自身存在感,逐渐夺取大众的目光。 去年上市的荔枝FM在前不久因国外社交音频软件Clubhouse的火热,荔枝股价一度暴涨了340%,“音频第一股”再次出现在视野中,虽然股价很快又暴跌回归。 经历了对上市传言“目前未有明确上市计划”“消息完全不属实,没有任何IPO安排”“这是不实信息”的“否认三连”后,5月初始,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这次真的要上市了。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碎片化时间增多,以及…

    行业动态 2021年6月30日
  • 不做数据调研的可视化设计,都是在凭空捏造

    不做数据调研的可视化设计,都是在凭空捏造

    你说把大屏画好,却对数据摸不清头脑,然后你想,那我问你改到深夜要不要? 大家好,这里是EasyV数字孪生可视化设计师(划掉:腿长1米8的)元宝,来填坑了,这是最近几天写的关于“数据调研”的文章。 距离我上一次更新的文章也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系列前两篇指路: 数据可视化大屏设计师,我不信你没有这些困惑(上) 需求调研不积极,数据可视化大屏改到你窒息! 今天这是《数据大屏设计师,我不信你没有这些困惑》系列的第3篇——关于数据调研。 一、写在前面 因为我是设计师,所以这是一篇设计师视角下的关于数据调研的…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9日
  • 因房价而躺平的年轻人,却让房租下跌了

    因房价而躺平的年轻人,却让房租下跌了

    每年的毕业季必不可缺的一个话题就是“租房”,大学生们以为自己终于告别了拥挤喧嚣的集体宿舍,即将奔赴下一段星辰大海,却被现实冷冷拍在了沙滩上。7月份,“第一次租房有多难”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年轻人的生活征程正式拉开帷幕。 毕业之前幻想中的租房生活,是北欧风的热带窗帘与纯色的地毯星星灯,再不济,也应该是《老友记》中描述的理想群居生活:最爱的人在身边,最好的朋友在对面。然而现实中的租房却是,漏水的厕所与没有窗户的清晨,你永远都不知道隔壁住了一个怎么样的“奇葩”。 一线城市飘荡的年轻人尤为焦虑,最新统计…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6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350013367

邮件:34560284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0: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