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想跟大家一起探讨零售行业非常经典的分析模型——“人货场”模型。

首先一起回顾零售行业商业模式的变迁历程,然后从中国社会近百年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解读零售商业模式变迁的底层逻辑,最后从阿里盒马鲜生的案例看“人货场”模型的落地应用。

一、从天价赌局看零售模式变迁

2012年“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小目标先生意气风发,夸下海口和对钱没有什么概念的马先生下了一盘天价赌局。

王先生说:“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给我一个亿。”

这个天价赌局,表面看似一场赌局,背后其实是传统零售经济和在线电商的模式之争。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线上还是线下的天价赌局之中,马云在2016年10月阿里云栖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同时指出:以后的零售不是思考学会怎么卖东西,而是学会怎么服务好你的客户。

就在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不久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就对此做出了解读。

张勇认为,新零售成功与否,核心就是我们围绕这些“人、货、场”商业元素的重构能不能有效,能不能真正带来效率。

随后,阿里也对外宣布组织升级,未来要从“人、货、场”三个方面综合进行顶层设计。

“人、货、场”的概念也迅速传导至整个行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从传统零售到在线电商再到新零售,古老的零售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商业模式的变迁呢?

二、这是一个消费者主权崛起的时代

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消费驱动力有着明显的不同,决定了供给和需求彼此相互影响主导消费模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消费结构也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从新中国建国开始划分,我们先后经历了“大灾荒”、改革开放、加入 WTO、互联网时代等,生产力要素不断进步,供给和需求彼此相互驱动。

阿里的变革:从“场货人”到“人货场”

第一阶段(1950-1975):物质匮乏阶段

这一阶段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统购统销,消费主要由供给驱动,表现为产品无差别,因此在这段时期,“供给无差别”是消费的主要驱动力。

第二阶段(1975-2000):品牌化阶段

1975年到千禧年这一阶段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供给激增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出现差异。消费开始由需求无差别向产品有差别发展,品牌化是核心驱动因素,消费出现了分化。

第三阶段(2000-2025):消费升级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加入WTO,改革开放深入,生产力已经彻底不再是问题,“供给有差别”导致了“需求有差别”,人们的需求层次从“吃饱穿暖”等传统消费向“医教文娱”等新兴消费转变的趋势进一步显现,服务消费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升级概念开始广泛流传。

第四阶段( 2025-2050):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时代

这一阶段即将来临,我们认为,随着生产力和大众消费观念的拉升,产品间的质量差别将逐步抹平。

在经历了品牌化和消费升级的洗礼之后,消费的“产品端”逐步迈向了本质,“服务端”将会出现分化。

因此,在消费者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驱动下,“去品牌化”会在不同行业接踵而至。

通过回顾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零售行业的变革一直在追赶着消费升级的方向。

阿里的变革:从“场货人”到“人货场”

在从消费数量到质量升级再到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百货、超市和购物中心等实体零售形态依次走完了从萌芽期到发展黄金期再到鼎盛期的历程。

“实体将亡”的口号下,电商的出现则为改变零售变革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电商的出现也是渠道升级追不上消费升级的一种体现。

如果说电商时代是零售业从追赶消费升级到引领消费升级的过渡期,那么在线上线下之争持续数年后,整合行业声音、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全渠道融合的新零售的诞生则宣告了零售业引领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

三、重构“人货场”,拥抱新零售

传统零售是“场、货、人”模式,即先找店铺,然后进货,再通过传统营销手段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

在这个时代,“场”占据绝对核心位置,唯有争取到黄金位置、核心渠道,企业才能存活下来。

阿里的变革:从“场货人”到“人货场”

而在大数据驱动下的新零售是“人、货、场”模式,以“人”为本,“人”是最核心的要素。

在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通过大数据挖掘消费者隐形需求,并打造多元化新消费场景,让消费者在得到更好消费体验的同时,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阿里的变革:从“场货人”到“人货场”

从“场、人、货”到“人、货、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顺序调换,而是内部逻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人、货、场三大核心元素的重新定义

  • 人:从原来简单的消费者,向消费者及合作生产者的角色转变;
  • 货:从原有商品的概念,向全方位消费过程及体验的转变;
  • 场:从原来线上、线下零售终端,向泛零售、多元化场景转变。

2)在“人、货、场”模式下,商品不再是从B端到C端的大规模生产,而是去中心化后的消费者需求主导

同时,在满足消费者显性需求的同时,也通过大数据驱动的各种方法发现消费者的隐形需求,并打造多元化新消费场景,让消费者在得到更好消费体验的同时,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四、以“人”为核心的新零售样板

阿里的变革:从“场货人”到“人货场”

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一站式新零售购物平台。

2016年初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从此之后,不仅“红”遍中国,而且已经“红”出国门,被日本、美国等众多国外媒体、零售同行所关注。

不只是商业上的成功,2017年8月,《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年度新零售TOP10,盒马鲜生光荣地位列其中,俨然成了新零售的样板。那么盒马鲜生到底做对了什么?

接下来我们将应用“人、货、场”模型进行分析。

1. 盒马鲜生业务模式

阿里的变革:从“场货人”到“人货场”

1)线下:生鲜超市 + 餐饮体验

线下门店基于“吃”的场景构建商品品类,以复购率极高的生鲜类产品为切入口,辅助标准化的食品。

同时提供大量可以直接食用的成品、半成品等差异化商品,满足消费者对于吃的一切需求。

区别于传统超市门店,已不单单是购物中心,更是体验中心,既为线上带来了流量,同时增加了消费黏性。

2)线上:餐饮外卖+生鲜配送

线上业务端口为盒马APP,APP作为线下门店和线上惟一的支付入口,消费者要想完成购买必须下载并注册会员。

依托盒马APP建立起完善的用户体系,沉淀了大量用户信息,基于大数据分析顾客消费习惯和偏好,从而提升选址、选品以及精准营销能力。

2. 盒马鲜生消费场景

阿里的变革:从“场货人”到“人货场”

盒马鲜生集“生鲜超市+餐饮体验+线上业务仓储”三大功能为一体,业务模式是“电商+线下超市、餐饮”的结合体。

其内部称之为“一店二仓五个中心”,即一个门店,前端为消费区,后端为仓储配送区,五个中心分别是超市中心、餐饮中心、物流中心、体验中心以及粉丝运营中心。

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线下重体验,线上重交易,围绕门店3公里范围,构建起30分钟送达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有人评价盒马鲜生不是超市,不是便利店,不是餐饮店也不是菜市场,阿里内部则把它叫做一个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

盒马鲜生就是致力于打造“吃”为核心,为用户打造完美购物体验,真正做到了它所提倡的“新鲜每一刻。

所想即所得,让吃变成一种娱乐,一站式购齐”的理念。

3. 以“人”为核心的场景变革

阿里的变革:从“场货人”到“人货场”

相关新闻

  • 5000字周报,160小时加班,大厂卷出新高度?

    5000字周报,160小时加班,大厂卷出新高度?

    在互联网大厂先后宣布取消“大小周”、“996”后,打工人的工作环境变好了吗?答案是没有。 上周,先是一份《互联网公司一线领导黑名单》被疯传,网友戏称“求链接,我可以补充”; 然后是国美通报员工上班“摸鱼”,引起舆论风波后又宣布追责泄密者; 这两天,又有字节跳动员工在小红书、脉脉上吐槽,称新的加班申报系统允许加班,但不允许申报加班,被网友调侃“字节和心脏,只能跳动一个”。 “不改OKR,都是耍流氓”,和几位互联网大厂的员工聊了聊,他们所在的大厂,有的已经取消了大小周,有的有消息称要取消“996”,…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26日
  • ​腾讯没有人工客服?

    ​腾讯没有人工客服?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微信8.0.8 for iOS更新后,出现了一个全新功能——微信客服。 但这个客服不是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客服,它更像是一种面向B端品牌商家的能力,C端微信用户通过这种能力更好地找到商户,解惑答疑,处理售后。 看到这个消息后,有网友评论“我想要一个真正面向微信这个软件的客服,微信自己的客服贼难找。” “智能客服不智能,人工客服贼难找”似乎成了很多互联网平台的通病,也让太多人抓狂过。 5月份时,江苏消保委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称,在48款APP平台上,52.9%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机器人…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9日
  • 微信开放外链的三种发展路径

    微信开放外链的三种发展路径

    很多人至今还在纠结,为何9月17日没有成为“微信全面开放第三方链接”的日子:以淘宝和抖音链接为例,微信仅仅开放了个人会话链接(不包括扔到微信群里的链接),而且仅能打开浏览器页面,不能直接跳转;这样的用户体验很差,聊胜于无。 答案很简单:因为9月17日从来就不是“平台互联互通”的大限。 在9月13日的官方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从来没有给出准确的“互联互通时间表”,只是强调要“分阶段、分步骤”解除屏蔽链接。照此精神,腾讯做出的表态也是“分阶段、分步骤”。所谓9月17日是最后日期的说法,仅仅是坊间传闻,…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22日
  • 100元的预算,也可以过100分的七夕

    100元的预算,也可以过100分的七夕

    七夕快到了,各大公众号、抖音、小红书、淘宝都开始给你推荐各种七夕礼物,单身的好好犒劳自己,有对象的更要向对方表达心意。打开推荐一看,礼物价值几百到几千不等。 好像大家都默认在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昂贵的礼物意味着重视与仪式感。但礼物从来不是以价格来衡量价值,“心意”才是。 只要用心准备,100元的预算也足以把七夕过出100分的效果。 话虽如此,可是真的能实现吗?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152期:100元的预算,如何把七夕过出100分的效果? @起风猪 @阿长.时光见心人 @梨沅_ @要你命3000  …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14日
  • “直播第一股”映客,讲得好社交新故事吗?

    “直播第一股”映客,讲得好社交新故事吗?

    看直播的人越来越多了。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10亿大关。截至6月底,网络直播的用户规模达6.38亿,同比增长7539万,占网民总数的63.1%。 一边是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一边是早已进入洗牌期的直播行业。 8月30日,被称作“直播第一股”的映客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 财报显示,映客上半年实现收入约40.32亿元,同比增长83.1%。净利润约为1.42亿元,同比增长94.3%。其中,映客社交产品贡献营收26…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2日
  • 不做数据调研的可视化设计,都是在凭空捏造

    不做数据调研的可视化设计,都是在凭空捏造

    你说把大屏画好,却对数据摸不清头脑,然后你想,那我问你改到深夜要不要? 大家好,这里是EasyV数字孪生可视化设计师(划掉:腿长1米8的)元宝,来填坑了,这是最近几天写的关于“数据调研”的文章。 距离我上一次更新的文章也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系列前两篇指路: 数据可视化大屏设计师,我不信你没有这些困惑(上) 需求调研不积极,数据可视化大屏改到你窒息! 今天这是《数据大屏设计师,我不信你没有这些困惑》系列的第3篇——关于数据调研。 一、写在前面 因为我是设计师,所以这是一篇设计师视角下的关于数据调研的…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9日
  • 在食物链下游的临期折扣店,从来就没拿到过主动权

    在食物链下游的临期折扣店,从来就没拿到过主动权

    省钱这件事衍生了太多可能。对于当代物欲充沛的年轻人来说,谈起省钱,可能不再是只买一个馒头分成两餐吃,也不是用擀面杖挤牙膏,或者是穿下哥哥姐姐长高后不需要的旧衣服。 豆瓣小组「抠门女性联合会」里,经验交流区遍布讨论「如何用295块钱买11件外贸衣服」、「8个月不喝奶茶挑战」和「哪些网红小家电是智商税」的帖子。在小红书上搜索「临期食品」,就能看到超多省钱tips。 有网友对「抠」的精神内核做出总结:「抠,就是该花的一分不少,不该花的一文不多花。抠就是能节省的尽量节省,能不浪费的绝不浪费,抠不是小气,…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4日
  • 现代人每天会看150次手机?过剩的信息究竟是如何引人焦虑的?

    现代人每天会看150次手机?过剩的信息究竟是如何引人焦虑的?

    每天,数以亿计的内容在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中形成信息流,用户沉浸其中,花大量时间阅读、评论或分享。 这些信息中,有的关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因为重要而获得了人们的关注,也因为关注而变得更重要。 有的则是营销广告、虚假内容、垃圾信息,甚至是争吵谩骂,它们出现在人们眼前,来源和真伪都难以分辨。不管是哪一种信息,如此庞大的体量都会是对人类注意力极限的挑战。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试图探讨在堆积如山的信息生活中,人们如何处理这种无休无止的信息打扰。 一、未知让人恐惧,全知让人焦虑…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15日
  • 反垄断阴影下的互联网及未来

    反垄断阴影下的互联网及未来

    本文重点: 反垄断并非反大企业,并非反市场竞争中的成功者,它反对的只能是这些成功者为了巩固其市场支配地位、排斥其他竞争者的行为。 技术创新解决垄断,法律解决非法竞争。只要微信不出昏招(比如,什么都想试一试),直到某种颠覆式技术出现之前,微   信在中国区,会一直强势下去。 没有人能垄断内容市场,不管是腾讯游戏,还是TME,抑或是优爱腾这样的视频网站。平台沦为通道或工具是迟早的事,腾讯游戏比任何人都焦虑。 网络效应是造成公司走向垄断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效应都是平等的。它们中有一些生而优越…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25日
  • 拆解亚马逊会员,洞察新零售与大文娱融合趋势

    拆解亚马逊会员,洞察新零售与大文娱融合趋势

    一、亚马逊Prime会员的前世今生 亚马逊Prime会员的权益极其丰富,包括物流权益(国内仅限海外购业务)、流媒体权益(国内暂无)和购物权益(国内仅限海外购业务)。 其特点可归纳为: 会员制度相对简单,没有在内部进一步采用积分制度进行会员分级,而是向所有会员统一提供相同的权益; 亚马逊不断将新业务加入体系迭代,权益日趋丰富,不断强化对新会员的吸引和对存量会员的粘性; 在会员体系具备巨大吸引力的情况下,会员价格具备提价的可能性。 提升交易用户数与单客消费金额,是线上零售GMV增长的核心。亚马逊会员…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6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350013367

邮件:34560284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0: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