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NASA在“阿波罗计划”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理仿真系统,地面上的“孪生飞行器”可以在仿真技术的帮助下预演登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

到了2010年的时候,NASA首次提出了“数字孪生”的概念,通过虚拟化、仿真技术以及飞行器的实时状态、历史维护、健康管理等数据,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物理孪生对象进行替代,以适应现阶段深空探索的需要。

原本诞生于航天领域的新理念,在科技圈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擅长造势的Gartner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将“数字孪生”列为十大技术趋势之一,IoT行业的诸多玩家们迅速嗅到了机会,高达59%的企业在调研中表示已经或正在实施数字孪生。

当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相遇后,落地应用的火花终于被引爆,数字孪生正式从技术概念演变为一种新的转型路径,数字孪生城市被视为智慧城市的升级版和必选项,进一步刷新了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空间。

01 城市的“虚拟副本”

数字孪生的概念被智慧城市所吸纳,并非是什么偶然现象。

自从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处于城镇化转型节点上的中国城市尤为积极。按照德勤披露的调研报告,中国智慧城市的试点数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50%左右。

然而智慧城市的进程也遇到了一些瓶颈,甚至开始偏离智慧化的初衷。

一些是技术上的,由于智慧城市的项目始于各个职能部门或区县,在项目循序落地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个个数据孤岛,以至于所谓的创新被迫停于表面,城市的治理水平仅是有限的提升,衍生出了有资源没调度、有数据没分析、有人力没组织、有网络没效率等诸多被诟病的缺陷。

一些是思维上的,不同人群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尽相同,认知上还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有人摸到了象鼻子,有人摸到了大象腿,然后依照各自的方向去推进。尽管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智慧城市应进行顶层设计,但理解上的差异留下了太多空白地带,始终缺少统一的治理体系。

数字孪生之所以被智慧城市所推崇,有其历史必然性。数字孪生就像是城市的“虚拟副本”,在不改变城市物理空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出对应的虚拟数字世界,也可以理解为现实世界的镜像。

特别是站在城市治理的立场上,数字孪生城市等于是现实世界的“操作系统”,可以远程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综合监测、智慧调度和集中管理,包括街道、社区、商场乃至变电站和排水系统,从而让治理效率产生质的改变。也就是说,原本不可见的城市隐形秩序一步步被显性化,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都将走出“盲人摸象”的现状。

数字孪生之于智慧城市的价值,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

比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曾在有关报告中明确写道:数字孪生城市具有精准映射、虚实融合、模拟仿真等核心能力,由此衍生出城市风险自动发现、城市运行规律主动洞察、人和物轨迹追踪回溯、事件精准定位管控、决策分析推演、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等多种能力,将对构建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政策层面也开始向数字孪生城市倾斜。“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个部委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将在产业和技术上推动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数字孪生正在从新兴的技术理念,逐步成为智慧城市的“标配”。

02 “拼图模式”的挑战

之所以给出这样的判断,离不开国内各个省市的积极响应。

上海、浙江、海南等省份,贵阳、南京、合肥、福州、成都等城市,均出台了以数字孪生城市为导向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其中海南计划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数字孪生第一省”,浙江则提出了建设数字孪生社区的行动。

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也是新老物种毁灭与新生的过程。

商业嗅觉敏锐的企业,第一时间洞察到了数字孪生的新风口,并做出了相应的举措。阿里云的城市大脑、腾讯提出的“数字政府”、百度的AI City、华为的“城市智能生命体”,以及海尔旗下海纳云的BIMCloud数字孪生平台、平安科技的智慧城市云、浪潮的智慧城市大脑……无不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数字孪生的内容。

这个过程中陆续打磨出了许多数字孪生的应用样本,并且不乏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华为和上海市黄浦区瞄准了智能楼宇,将百年建筑南京大楼作为城市数字治理的最小管理单元进行试点,通过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5G等技术1:1复刻了南京大楼的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楼宇的客流、水电管道的运行等情况,对楼宇的健康度进行打分并输出“体检报告”。

海纳云将数字孪生引入了智慧社区,在青岛的海尚府通过数字孪生三维建模,帮助业主还原了家里的户型结构,能够可视化管理水电暖隐蔽管线,远程控制家里的窗帘、照明、地暖等系统,同时还打通了社区服务,可以远程控制电梯、呼叫物业等等,智慧社区进入到了可感知的时代。

阿里云把数字孪生应用到了衢州的城市治理环节,将摄像头抓拍的画面、网格员巡查的信息以及群众举报等进行实时汇总,一旦发现占道经营等“梗阻”行为,可以自动下发到乡镇级的统一智慧平台,并自动派单给综合执法队伍处置,通过线上线下的实时互动,重塑了城市的治理流程。

只是这些尝试的背后,也折射了一个既定事实:当前的数字孪生城市仍在继续智慧城市建设的“拼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城市、不同部门在进行不同维度的探索,缺少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

何况数字孪生涉及到物联感知、新型测绘、数据融合、仿真推演、深度学习等多个环节,融合了BIM、3D GIS、5G、IoT、AI等多重技术,产业链的复杂度不言而喻。在缺少统一的底层标准、缺少合理运营机制的局面下,可能会再次出现碎片化、数据孤岛、壁垒重重等棘手问题,最终制约数字孪生的作用。

03 隐形的“航向之争”

与其说数字孪生是一个技术概念,倒不如说是路径上的较量。

毕竟数字孪生城市已经被验证是待挖掘的蓝海市场,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玩家都跃跃欲试,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和商业竞争,能否找到分蛋糕的合理方式,直接关系到数字产生的产业进程。

至少就目前来看,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两种主流思路。

第一种是中心化的平台战略,华为、阿里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果将数字孪生城市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和场景层三个部分,平台方往往在基础层和平台层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凭借在ICT领域的深厚积累,嫁接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智能预测、协同调度等能力,再向上衍生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解决方案。

直接的例子就是阿里云的城市大脑,合作伙伴可以“城市大脑”的赋能下,以半开放、半封闭的业态进行智慧城市的共建和协作,针对不同的场景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标准缺失、数据孤岛等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治理城市的目的,改变了过去智慧城市各自为战的建设路径。

第二种是中台化的生态解法,海尔、平安就属于这一类的主要玩家。有别于华为、阿里的“主导者”形象,海尔等企业扮演的角色是“连接者”,将自身的核心能力聚焦于数字孪生城市的中台,然后串联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比如阿里云和华为的ICT能力、百度和商汤的算法能力、海康和大华的硬件能力以及IoT的链接能力。

生态解法大多遵循了生态统筹的开放打法,即通过对不同硬件、不同能力、不同方案的整合,相应的二次开发和标准制定,形成了AIoT平台、大数据平台、数字孪生平台等方案,然后将这些能力匹配到车库、市政、建筑、应急管理、安全等场景中,打造可视化的解决方案和治理体系。

可以给出的解释是,阿里、华为等企业的筹码在于技术能力,掌握了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基础资源;而海尔、平安等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偏应用和落地,习惯于根据需求寻找对应的方案。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赋能,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联动。

按照互联网的固有逻辑,阿里、华为等似乎是数字孪生城市最大的赢家。但智慧城市的复杂度远高于互联网,仅以智慧社区为例,想要实现数字孪生的功能,就需要串联起上百家企业的产品,智慧城市的关联方将数十倍甚至百倍于社区。其实海尔、平安等玩家的优势也在于此,相较于巨头主导的市场规则,上下游的成百上千家参与者多半会倾向于去中心化的生态合作。

04 写在最后

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都是技术革新的产物,却也是一场体验驱动的生意。

几乎所有城市在落地数字孪生项目时,并不急于寻找合作方,大多先找咨询公司做咨询,确定架构和解决方案,然后将项目分成几个独立的阶段,根据上一阶段的体验反馈决定下一阶段的方向和内容。

现阶段的焦点可能不是数字孪生能催生什么样的新模式,而是打造切入用户痛点的高价值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孪生城市的深入应用和全面推广;等待回答的显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寻找在产业协同过程中增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循环……

乃至可以做一个大胆的预判:数字孪生改变的不仅仅是智慧城市的周期和业态,也在深度影响智慧城市的航向,集成创新注定是数字孪生绕不过的一环。

#专栏作家#

Alter,微信公众号:Alter聊IT(ID:spnews)

相关新闻

  • 卖硬件产品的品牌如何应用互联网思维?

    卖硬件产品的品牌如何应用互联网思维?

    现在来讲这个话题,似乎有点晚。互联网思维已经被热炒好几年。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站在出海硬件品牌的角度去说明。 大家都在讲互联网思维。那么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脑子里立即想到的一些关键词有:理解用户需求,平台大数据, 软硬件结合,  用户粘性, 体系生态, 共享  口碑  快 等等。 雷军总结的互联网思维是“专注、极致、口碑、快······” 我们学习和应用互联网思维一定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帮助到企业。 先看一个案例: 说一下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个小家电——电饭煲。早些年我们市场上售卖量最好的电饭煲品…

    行业动态 2021年6月28日
  • 拼多多的“内在逻辑”变了

    拼多多的“内在逻辑”变了

    一个明显的感知是,我们所熟悉的拼多多正在发生改变。 根据拼多多2021年二季度财报,营收230.46亿元,同比增加了89%,低于市场预期的264.38亿元;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7.385亿,同比增30%,也低于市场预期7.592亿,单从这份成绩单来看,首次盈利固然可喜,但数据并不算出色,各项增速明显放缓。 关于这件事,市面上大致有三类观点: 拼多多的业务逻辑发生转变,不再依靠过去的拼多、社交打法,转向新业务(比如农业); 拼多多是牺牲广告营销投入,首次盈利或许只是缩减投入下的效果,但缩减的平衡点需…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8日
  • 他们在利用你的单身赚钱

    他们在利用你的单身赚钱

    编辑导语:随着单身人数不断增加,单身群体不断壮大,一种新的消费文化出现了,单身经济吸引了商家的目光。为什么说单身群体的出现会促成单身经济的产生呢?商家如何利用单身经济盈利?本文围绕单身经济展开了讲述,推荐对此感兴趣的伙伴阅读。 一、单身经济——新的消费文化 “窗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最近鲁迅的孤独文学在抖音上势头挺猛,众多网友精彩评论的背后,无不透露着作为“单身狗”的“辛酸”。 2018年我国单身群体已达2.4亿人,伴随着单身群体的扩大与单身群体消费能力的增强,新的消费文化—…

    行业动态 2022年1月20日
  • 卖菜的生鲜电商,顺带卖花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卖菜的生鲜电商,顺带卖花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不仅打起了菜的主意,也打起了花的主意,纷纷进入了鲜花赛道。据报道称,某生鲜平台的鲜花日平均销量已达20万支。 在我看来,鲜花生意并不好做: 一是鲜花的保质期很短。很容易蔫了,配送时也需要好好保护。比如之前罗永浩带货某垂直鲜花电商的520鲜花礼盒,结果翻车自掏腰包100多万,双倍赔偿。 二是有购买鲜花习惯的消费者不太多。据荷兰花卉协会统计,在中国,鲜花消费主要集中在节假日或庆典,日常鲜花消费占比仅为5%。 那为什么生鲜电商们还要去挤这个赛道,卖菜顺带卖花是不是一门…

    行业动态 2021年7月26日
  • 快手小众赛道江湖:有人在直播间给狗狗剪毛,有人靠盆景年入千万

    快手小众赛道江湖:有人在直播间给狗狗剪毛,有人靠盆景年入千万

    转眼间,2021年已经走到尾声。 回顾这一年的直播电商行业,我们见证了数不清的品牌、商家、主播在各个平台上创下佳绩,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以快手电商为例,仅2021年第三季度的电商交易总额就达到了1758亿。 巨大的交易总额背后,不只是常规大众生意在此中的茁壮成长。聚光灯外,还有数不清的小众行业从业者借助短视频+直播的力量实现了生意的增长,比如靠着过硬的农机修理实践经验获得220万粉丝青睐、单场销售额突破285万的农机修理工;在快手上卖花盆、年度GMV已经突破900万的80后农村宝妈;教粉丝在家…

    行业动态 2022年1月5日
  • 微信的尽头是微软

    微信的尽头是微软

    PC时代,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 二十年后,推送改变世界。 与Web上的网站相比,移动互联网孤岛化的产品格局使得信息之间难以流动和检索。于是搜索,或者说浏览器,变得不再重要。 这也是多数人眼中百度没落的原因。 事实果真如此吗?2010年,谷歌内部的一份战略文件将Chrome列为“重大价值”的驱动力。再举一个更直白的例子,靠云计算养活一大家子AWS,全称是Amazon Web Services。 微信“搜一搜”、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的“夸克”,以及字节在“头条搜索”之外新成立的“悟空浏览器”团队,无一…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20日
  • 浅谈“医疗互联网”产品的分类

    浅谈“医疗互联网”产品的分类

    大家好,我是张柳楠 John,从事医疗互联网产品经理5年,经历过互联网、物联网属性的集成系统开发、云Saas以及智能硬件开发。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伴随着相对封闭、高门槛的知识储备要求却又对互联网信息系统管理经验有着迫切的需求。 通过5年的奋斗和累积,也通过械药联合微生态的初步尝试,我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所谓的“医疗互联网”这个在众人口中一个新兴市场到底可以细分成几类。 一、认识医疗 对于多年从事IT行业的各位PM、TL来说,乍一听感觉医疗也无非是一种行业。那么好了,餐饮、出行、购物、医疗,没什么特…

    行业动态 2021年7月2日
  • 电商平台“二清”中的刑事合规风险

    电商平台“二清”中的刑事合规风险

    相信从2016年起,大家就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二清这个词,而被举报的对象多是头部电商平台,有些平台甚至遭到多次的举报。这些举报或来自律师、职业打假人等专业人士,或来自平台二级商户,监管也会对举报进行回应或约谈处理。 那么,这个频繁被举报的“二清”,究竟是个什么呢? 说到二清,首先就不得不谈下一清,“一清”即是一次清算,是指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在收付款人之间开展的货币资金转移的中介服务,是直接把用户在平台消费购买时支付的资金,从用户的银行账户清算给商户的过程。这些机构都持有人行发放的支付结算…

    行业动态 2021年9月15日
  • 千万中老年人在直播间围观“豪门恩怨”

    千万中老年人在直播间围观“豪门恩怨”

    哪里的豪门恩怨最多?除了香港TVB,或许就是快手直播间了。 “开始家里有很多分公司,后来虽然都受到了重创,但瘦死骆驼比马大,情况还是很可观的。老爷子当时立了两份遗嘱,这件事不知道怎么被白兰清知道了,这不就弄了这个大阴谋……” 这是晚间6点的直播间,一个关于闺蜜变情敌、20年后展开复仇的故事,正在上演。 每天傍晚到凌晨,是短视频直播间最热闹的时候。如果你恰好在此区间刷快手,总能刷到几个正在直播中的情感大戏,“手撕小三”“儿女不孝”“欠钱不还”“渣男出轨”“豪门遗产风云”……一幕幕真人出镜的戏码,在…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26日
  • 当元宇宙遇上产业互联网

    当元宇宙遇上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正在变得深入,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传统产业主动地进行科技化的转型和升级,同样还包含了以互联网玩家为代表的科技玩家对于传统行业的深度赋能。 正是因为如此,对于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是一场以B端为主要改造对象的新流量征伐站的看法,我是不赞同的。 如果我们将即将过去的消费互联网时代看成是一种对于C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进行的一场深度而又彻底的改造的话,那么,即将到来的产业互联网更像是一场包含了B端和C端的更加彻底和全面的深度变革。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有足…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2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350013367

邮件:34560284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0: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